早在1911年,清華學堂初創時就提出「以進德修業、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」(《清華學堂章程》)。1914年,著名學者梁啟超蒞校作《君子》為題的講演,以「自強不息」、「厚德載物」勉勵學生,後被鑄入校徽,高懸於大禮堂的上方,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,並作圖制徽,永久流傳。
鳥形校徽在北京清華時期就已出現,但具體時間與創作者現已不可考。黃延復在《二三十年代清華校園文化》及《清華園風物志》二書中,稱此標誌為清華舊校徽,然而僅提到其在當時是用於配戴,詳細的使用情形並未多作說明。(註一) 目前可見的資料,最早在1935年《清華年刊》(具現今畢業紀念冊性質)刊載的照片中,鳥形校徽就已印製在體育服上,當時的五大學越野賽中,清華越野隊服即印有此標誌。另外,在《講古清華》一書中,7級(1935)校友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球隊隊服:「足球校隊制服是白背心和白襯衣上縫紫色清華鷹翅校徽或紫色斜條。……越野隊當年是五大學的冠軍隊,……越野隊的制服最不起色,只是一件縫有校徽的背心。」(註二)文中指的「鷹翅校徽」,參照《清華年刊》照片,應即是指此鳥形校徽。新竹清華的大型校旗,亦是印製此圖騰為代表。 清華鳥形校徽的結構可分為兩部分,中間有一個「清」字,兩旁則有似鳥翅的符號。此鳥翅形狀,一說是英文字母TH所組成的圖案(註三),一說是取自「華」篆體字中間形似鳥翅的結構。(註四)鳥翅上托著「清」字,象徵著展翅高飛的清華,似也能與聞一多〈園內〉詩中所述:「白雲扶著的紫氣喲!氳氤在這『水木清華』的景物上。」互相呼應。 註一:黃延復,《二三十年代清華校園文化》(桂林市:廣西師範大學,2001),頁1。黃延復,《清華園風物志》(北京:清華,2001),頁4。《清 參考書目: |
![]()
|